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简介

省部级项目: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李昌奎
一、项目组织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二、项目历史
为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部今年首次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1年12月2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面向全国高校开放申请。
《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三、用人单位参与条件
参与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用人单位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1.用人单位有意愿与高校开展人才供需对接和就业育人合作,能够结合国家战略和实际需要提出需求,提供项目专项经费和资源支持,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快本单位(或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助力广大青年学生成才就业,优化自身人力资源配置。
2.企业类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成立至少3年,信用良好,在所属行业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每年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一般在30人以上;与头部企业形成密切合作关系的行业生态企业(可由头部企业推荐)及平台机构,条件可适当放宽。事业类单位须在所属行业或领域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主管单位原则上应为地市级及以上行政机构。
3.用人单位诚实守信,有协作精神,发出项目需求后,能够根据高校反馈的项目申请,及时跟进,开展项目解读、合作洽谈,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对接和过程管理。
四、高校参与项目要求
1.高校须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能够主动对接用人单位项目需求,为项目实施提供环境及条件支持,配备项目管理人员。
2.高校能够针对国家战略、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毕业生就业课程设置、案例开发、师资队伍培训等,用好校内外资源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3.高校能够配合合作单位开展人才招聘工作,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合作单位举办的双选会。
五、项目分类
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实施项目制管理,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用人单位向高校提出人才培养培训具体需求,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协同高校制定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长期系统定向培养(1学年及以上)或短期就业能力培训(1学期或数周),为用人单位输送急需紧缺人才。
2.就业实习基地项目。用人单位会同高校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提供场地、设备、指导教师等,协助安排食宿,发放实习补贴,每年提供实习岗位不少于30个。用人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储备人才资源、遴选考察毕业生,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
3.人力资源提升项目。用人单位结合事业发展需要,与高校建立定向招聘关系,打造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双方定期互派工作人员开展挂职交流,协同开展就业创业、行业发展、团队建设等专门研究,深化互利合作和流程再造,建立紧密的人才供需对接关系。
六、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流程
1.提出需求。符合条件且有需求意向的用人单位填写项目申报指南并发送至指定邮箱/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2.发布指南。学生司委托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就指委”)对用人单位提交的项目需求进行审核,经汇总分类后形成项目指南,及时面向全国高校发布。
3.项目立项。高校根据项目指南,组织院系或部门积极与用人单位对接,进行项目申请。用人单位组织专家公平公正开展项目论证,协商一致后可与多所申请高校签署合作协议。用人单位按要求在平台报送立项结果,学生司会同就指委对结果进行核定,由学生司集中向社会公布。
4.项目实施。合作协议签署后,用人单位和高校共同推动项目实施,落实落细合作内容,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高校根据协议约定,牵头项目落地并定期向用人单位报告进展情况。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确保落实经费拨款及软硬件支持等事项。
5.项目结题。高校项目负责人在合作协议约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向用人单位提出项目结题申请。用人单位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按要求在平台报送验收结论。学生司将适时面向社会公布结题名单,及时发掘优秀典型,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对有创新、有价值的合作项目进行表彰。
七、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重要节点
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征集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函》(教学司函〔2021〕37号)发布。
2021年12月1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公布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的函》发布,高校教师开始申报,企业组织评审。
2021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有关用人单位自行组织专家对高校项目申请书进行论证评审,与评审合格的高校签定项目协议。
2021年12月31日17时前,有关用人单位接平台将评审结果报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2022年1月1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开始将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复核。
预计2022年4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布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
八、首批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企业
根据教育部2021年12月10日发布的《教育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南征集工作于2021年)8月启动,共有347家用人单位提交项目指南。经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审核,最终281家用人单位申报的2804个项目指南审核通过。在公布项目指南的单位中,央企、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等头部企业75家,其中中国银行、中国移动等整合各地分公司人才需求集中申报,腾讯、字节跳动等联合多家生态链企业组团申报。从行业领域看,装备制造、信息通讯与互联网、商贸服务与生活消费、建筑地产等行业申报数量较多,反映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旺盛。从专业需求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合作需求较大。
根据李昌奎2021年12月10日在人民之窗发表的《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启动申报》,经企业申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复核,共有19个行业281家单位参与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包括:
1.农林行业,内蒙古正大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
2.能源动力行业,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
3.材料化工行业,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
4.装备制造行业,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等35家单位;
5.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谷歌公司、亚马逊云科技、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28家单位;
6.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行业,北京捷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等12家单位;
7.建筑地产行业,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远洋集团控股(中国)有限公司等22家单位;
8.金融行业,中国银行总行等15家单位;
9.商贸服务与生活消费行业,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8 同城)等26家单位;
10.科技服务行业,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珍岛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
11.医药卫生行业,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
12.教育行业,北京正保会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单位;
13.文旅艺术行业,华住集团等14家单位;
14.新闻出版业,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1家;
15.体育服务行业,开创者时代体育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
16.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
17.法律行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等4家单位;
18.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等9家单位;
19.国防科技行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〇四研究所、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
九、企业立项情况(部分)
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支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东北石油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杉达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潍坊科技学院、中原工学院、江汉大学、湖北商贸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南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宁夏大学、昌吉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27所高校立项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8项。
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支持北方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医学院、上海杉达学院、武夷学院、宁德师范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
鲁东大学、潍坊科技学院、中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保山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欧亚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等20所高校立项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3项。
十、媒体报道
教育部:教育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1年12月10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12/t20211210_586397.html
新华网:教育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1年12月10日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12/10/c_1128152194.htm
人民之窗: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启动申报,2021年12月10日
http://www.peoplezc.com/show/12131.html
(作者系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负责人)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