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第一期)立项6381项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第一期)立项6381项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组织有关用人单位和高校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经高校申请、用人单位申报、专家审核、立项单位信息核查,确定了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名单。2022年4月6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公布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教学司函〔2022〕7号)公布,6381个项目获得立项。
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本地区项目的统筹指导、政策支持和推进落实,推动项目规范有序开展。项目高校要与用人单位共同推动项目实施,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落实落细合作内容,为项目实施提供环境和条件支持,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对参加项目的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机制。要督促项目负责人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在合作协议约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用人单位要按照协议约定落实经费拨款及软硬件支持等事项,与合作高校深入对接,实现合作共赢。高校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完成后需向用人单位提出项目结题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用人单位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向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报告验收结论,结项标准由用人单位和高校约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将适时公布结题名单,对创新性、示范性项目以适当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分为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三类。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由用人单位与高校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实施长期系统定向培养(1学年及以上)或短期就业能力培训(1学期或数周),为用人单位输送急需紧缺人才。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由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实践实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人力资源提升项目由高校和用人单位建立定向合作关系,共建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建立紧密的人才供需对接关系。该项目为有意愿与高校开展人才供需对接和就业育人合作的用人单位提供平台,用人单位结合国家战略和实际需要提出项目指南,提供项目资源支持,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优化自身人力资源配置。
据教育部介绍,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南征集工作于2021年8月启动,共有347家用人单位提交项目指南。经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审核,最终281家用人单位申报的2804个项目指南审核通过。在公布项目指南的单位中,央企、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等头部企业75家,其中中国银行、中国移动等整合各地分公司人才需求集中申报,腾讯、字节跳动等联合多家生态链企业组团申报。从行业领域看,装备制造、信息通讯与互联网、商贸服务与生活消费、建筑地产等行业申报数量较多,反映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旺盛。从专业需求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合作需求较大。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已经写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
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作为科技服务企业,支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立项第一期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8项。
(作者系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负责人)

相关